第259章 第二百三十六 财政危机(1)(2 / 2)

宋耻 狂人阿Q 1079 字 26天前

税收加回易,都无法满足开支,因此李慢侯庞大的私产,依然在支撑东藩。大量私产,其实都在江北,比如扬州城最大的包租公就是李慢侯。

那座子城就是他的,占扬州城四分之一面积,因为不想交给扬州官府,所以在晏孝广当知州期间,就变成了李慢侯的私产,如今收租收到手软。不过李慢侯没有贪这笔钱,在东藩府的财产名录上,将这些地产列为藩产,只是跟朝廷之间的关系,很难让这些产业变成公开的藩产,只能借着李慢侯的名义,继续收租。

除了扬州的地产之外,江北之地上,徐州和宿州他要有一百多万亩土地,都是些旱地,卖不出价格,一亩几十文钱,卖了不划算,之前用来养马,现在正在寻思商业途径。总之让李慢侯几十万贯卖了这些地,他有些不甘心。

最大的财产,主要集中在上海周边,跟扬州一样,他现在几乎是上海周边最大的地主。上海周边三十里内,八成土地集中在他和两个公主手里,尤其是最中心的上海浦,因为过去是荒滩,黄浦滩吗!分上浦下浦两块荒滩,地势低洼,常有积水,不容易开发。很多钱就砸在往这里填土上了,疏浚黄浦的泥浆填平了两块荒滩,如今这里是上海的中心。码头、作坊全都建了起来,这里现在是宋朝规模最大的纺织业中心。

湖州的丝绸、松江的棉布,这些特产提前打造出来,上海港也就有了支撑,这里的海贸终于开始发力,大量分流明州的海贸份额,前往日本、高丽的航线,这里已经开始跟明州港(宁波海港)并驾齐驱。但通南洋的航线,依然比不上明州,不过明州比不过泉州。可在国内贸易中,上海港却开始独占鳌头。长江流域的物产在这里汇聚后,南上北下都比任何港口更加便利。

制大制枭。这里的税收是属于公主的,目前一座港就压倒了山东全部港口,高达三百万贯港税。这不算什么,上海在清末民国,港口税收一度占据全国的一半。

李慢侯能分享到的,主要是棉纺织业的利益,周边几十万亩棉田有李慢侯的一半,每亩能贡献十贯钱,总计两百万贯,现在种棉花正是红利期。另外还有上海的地产,这里正在慢慢朝着大城市发展,已经快速膨胀到了十万人,可税率很高,依然挡不住汹涌而来的住户,十万人提供了一百万贯地产税,太高了。他们还要支付一笔两百万贯的租金,上海的地就是这么值钱!这笔租金,李慢侯能拿一半。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