兴致勃勃的大食帝国,改革的势头很足,开始了各种现代化产业。他们的大学开始教授神学之外的自然科学,国家投资兴建了大量工厂。尼罗河流域大量的棉田支持了他们的棉纺织工业,在小亚细亚建立了一些冶金工厂。同时大量修建严重落后世界的铁路线路,在荒凉的阿拉伯半岛上,修建了环岛铁路,沟通了帝国的各个角落。
这候 a imei4 3 . 章汜。这些产业,都不可能通过政府财政支撑,石油收入其实也无法短期得到这种规模的资本积累,只是市场认定,大食帝国有能力偿还债务。但有钱的大食帝国竟然还是违约了,投入了太多低效产业,官办的现代工业难免有腐败现象,而且竞争力也不够。埃及地区的棉纺织工业无法跟其他国家竞争,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,这些产业持续亏损,需要财政补贴;阿拉伯半岛虽然出产石油,但铁路根本没什么运输量,光靠石油无法装满每一节列车,而且沙漠地区的铁路维护成本极高,也是一个赔钱产业。小亚细亚的钢铁工业,除了让大食帝国能够自己生产一些武器装备之外,几乎没什么商业价值。
制大制枭。于是国家的建设规模越大,政府财政的情况越差。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不归路,债务规模越借越大,已经高达十亿两白银,远不是这个国家能够支撑的。终于一笔很小的到期债务压垮了骆驼背,大食国需要一笔两百万两的短期融资,偿还即将到期的利息,但这时候里海地区钻探出大油田的消息让世界震动。
里海一直就有石油生产,但限于技术原因,产能一直不大。新技术的推广,让西辽帝国的资本家可以加深钻探深度,终于发现了大油田。这时候资本市场出现了一个疑问,里海也有了大油田,那是不是意味着石油价格要暴跌,是不是意味着大食帝国收入会下降,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很难偿还巨大的债务。
带着这种顾虑,大食国的债券开始被抛售,这笔短期债券无人问津,大食国再次违约。于是信用市场崩塌了,十亿级的违约,让上海市场资金链断裂,卷入大食国债券投机的大量中小金融商人破产。经济危机爆发了。
本来金融危机不会那么持久,但大食国实在是一个烂摊子。几个大债主召开会议,跟大食国政府商讨偿债方案,对方也不想欠钱不还,尤其是债主都是列强国的大资本家,卖老婆都得还钱啊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